学车宝典

安全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脉

作者: 来源: 更新时间:2016-12-18

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

据2017年已经不足一个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界所期盼的政策红利文件还未见落地,但见与安全相关的“道道金牌”。似乎这样说来笔者有些偏颇,但在2015年产销放量和骗补的背景下,进入2016年的锂电池厂和电动汽车着火事故频发似乎成了目前政策“飘渺”和“观望”的主因。个别车型产销停滞,似乎更说明这个产业目前对于政策的强烈依赖。当下,站在企业和投资者的角度,如何对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相关企业的自身利益和行业发展乃至整个产业转型。

首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就像碳纤维复合材料和3D打印技术一定会对汽车行业产生巨大冲击一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不做好的车企一定会被淘汰出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预示着未来作为传统汽车企业核心的四大工艺资产面临着减值的风险。这正像你还在做对付坦克的熔融弹,人家的坦克已在碳纤维化。过去的历史经验证明,不做好技术储备,被动是必然的。我们的很多领域都走在前沿,但是作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还有待站在战略制高点,进行合理布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是电力技术革命、材料技术进步和新兴产业背景下商业模式演绎的必然结果。

其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是系统的,不是孤立分块的。针对现有技术体系面临的产业风险,我们要给予其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我们要对现有总体的技术路线和细分领域的发展方向予以充分重视。历史有大潮,潮有潮涨潮落,傲立潮头需要功底,其大前提是方向正确。当前技术领域对车载高效发电装置、集成一体化控制和动力电池技术等应引起高度重视和警觉。

未来,汽车燃料不可以再以热机输出机械能方式传给车轮了,燃料只有通过车载发电了,车上的技术主要就是电电混合了。问题是走什么样的技术路线?国外的热机效率最高达到了多少?如何发电?电电混合要走什么样的技术之路?科技部部长万钢曾指出,从现在来看,混合动力正在从过去的重度混合转向插电式,今后增程式的发电机将变成发电系统。燃料电池也出现两个方向,一个是用燃料电池作为主动力,另外一个是用燃料电池作为增程式电电混合动力源,这三条路线最终就变成一个由电机驱动,由发电和储电系统组成的技术路线,它的发展能够集中最大力量攻克最关键的技术,政府还要加强基础设施、科研激励、标准检测、法律法规推广等的应用。这也是需要重视的方向。

未来,也会有更多值得综合研究的领域。比如,有带充电功能的电机控制器、有双向逆变器,未来这与车载充电器、充电站充电桩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共生关系;这是否会随着充电行业目前小而全发展到大而全,电网大户的介入,物联网技术的进步,电池能量密度的大幅提高以及电池商业模式的变化而变化;如何评估目前上万亿规模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它们与物业等的关系问题如何厘清;发电-电力传输通道-售电公司-能源服务公司/充电运营商(物业参与“分食”),这样的商业模式会不会被以火电调峰为主的新-传统能源联合体(可能与国网或南网没有任何关系,如中宁产业园)商业模式或光伏发电/直流充电的模式颠覆;电动汽车的能量回收率会达到多少等等。

还有就是电池方面的问题。似乎目前的电动汽车一旦出安全问题,就是电池或者就是只能弱电管理的BMS。其实这些尚值得探讨。

电池的安全性跟动力控制系统分不开。这要进一步研究目前的车载能源变换模式以及方法,结合电池的失效方式和使用方式,研究其内在的问题,如此以来,电池和BMS就不会成为安全问题的众矢之的。

目前普遍使用的PWM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上应用需要解决一些关键性问题。而电池本身的技术路线更值得商榷。我们过去学特斯拉,用18650电池的太多,真正要学的是VOLT或启晨电动汽车电池的使用方式,前者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电池使用的安全问题,而后两者在各卖二三十万辆的情况下,至今未出安全事故。

最后,产业政策需要明朗、稳定,而不是变幻莫测,要有可预期性,以便利于企业进行投资和财务测算,而且最终应以完全市场化为导向,这才不会培植出问题产业。尤其是汽车行业碳排放交易规则要合理设置,不要等刚制定的还未执行,又要研究无补贴时代的交易规则,造成政策的过大波动。

企业需要高度重视政府和各部委近来发布的一系列政策要求。安全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命脉,要对动力电池安全事故有畏惧感,要对消费者负责,如此,整个产业才有未来。

文章关键词: